近年来,牛蛙凭借其高蛋白、低脂肪的营养价值以及多样化的烹饪方式,在餐饮市场中迅速崛起,成为餐饮市场中热门的赛道,其相关产业规模已接近千亿元。然而,在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,牛蛙产业链的规范化、生态化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。
为应对行业挑战,国内牛蛙餐饮领军品牌“蛙来哒”与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携手合作,启动了“牛蛙生态养殖基地与产业联盟计划”。该计划旨在通过生态化、标准化以及全链条的协同合作,重塑产业链价值,为牛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典范。
牛蛙的崛起之路
从边缘走向主流,牛蛙美食经历了一段非凡的旅程。起初,牛蛙美食仅限于特定的地理区域,普及度并不高。从2020年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水产新品种,为牛蛙正名,破除政策障碍。加上科学的养殖技术,推动产量从2015年的17万吨飙升至2024年的70万吨。2015年蛙来哒开始聚焦牛蛙单品策略,以紫苏牛蛙等爆款带动全国500+门店扩张,成为品类代名词。牛蛙产业链也迎来了蓬勃的发展。
破局:生态化+全链条协作
牛蛙产业虽发展迅猛,但长期面临环保、供应链、食安问题三大挑战,在此背景下,蛙来哒联合地方政府、养殖户、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,启动生态养殖基地计划,旨在通过“订单农业+技术赋能+标准输出”模式,构建稳定、安全、可持续的产业生态链。
蛙来哒在安徽、湖南、广东等地建设超1,000亩生态养殖基地,推广“稻蛙共生”模式,实现生态循环。牛蛙捕食害虫,排泄物作为水稻肥料,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,解决尾水污染问题。同时与养殖户签订全年定价、定量收购合同,无论市场价格波动均按约执行,保障养殖户合理利润,同时稳定门店供应。三级质检管控联合第三方机构,在塘头、仓库、门店进行抽检,实现从养殖到餐桌全程可追溯。
2024年11月,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(SMQ)正式发布《稻田蛙产品认证标准》,蛙来哒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凭借其绿色养殖体系与全链路品控能力,成为通过该认证的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之一。这一认证标志着其构建“从田间到餐桌”的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获得国家级认可,为牛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量化范本。
作为行业首家实现“食材溯源、生产加工、终端服务”全链条标准化认证的品牌,蛙来哒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。其研发团队持续深耕产品力,菜单体系从初创期的单一品类跃升至涵盖牛蛙锅、小吃、烧烤、甜品、主食、特色菜、甜品以及饮品等产品矩阵,更创新推出“主锅+小吃+特调饮品”组合模式,精准捕捉Z世代消费者“味觉社交”需求。 这不仅巩固了其牛蛙品类开创者的行业地位,更为餐饮行业树立了“单品深挖、生态闭环、体验创新”的可持续发展范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