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口蛙锅,何以成为Z世代甘愿排队数小时的社交货币?
2024年底,长沙万象城。一家名为“蛙来哒超级游戏厅”的门店前,蜿蜒的队伍从门口延伸至商场走廊。开业仅三天,排队桌数突破1300+,平均等候时间近10小时,社交媒体话题曝光量超600万次。
同样场景在全国各大城市不断上演。每到周末,年轻人举着奶茶、握着手机,在蛙来哒门店前排队等候,小红书、抖音上“#蛙来哒”相关话题播放量早已破亿。
当传统餐饮还在比拼菜品口味和价格时,蛙来哒却让年轻人甘心为一口牛蛙付出数小时等待。这背后,是一场关于情绪价值的精准供给——在Z世代眼中,好吃只是底线,能晒、能玩、能共鸣才是关键。
场景革命:打破空间边界,重构消费体验
踏入蛙来哒7.0超级游戏厅主题店,门口的两台复古街机瞬间将人拽回热血沸腾的游戏年代。摇杆一握、按钮一按,等位时间即刻转化为趣味十足的游戏挑战时刻。
墙面装饰着像素风格的“哒哒”形象,霓虹灯牌交相辉映,整个空间宛如一个沉浸式游戏世界。
在传统餐厅比拼性价比时,蛙来哒另辟蹊径,把门店变成沉浸式“社交游乐场”。空间布局也暗藏玄机——灵活的圆桌设计既满足情侣约会的浪漫氛围,又能轻松容纳家庭聚餐的热闹场景。
“原本枯燥的等位变成了享受,不知不觉就排到了。”一位在长沙万象城店体验过的消费者如此描述。当等位不再是煎熬而成为娱乐体验的一部分,排队的心理门槛被彻底瓦解。
事实上,蛙来哒门店至今已完成8次重大迭代。从1.0工业风的个性潮酷,2.0霓虹幻彩风的赛博朋克、3.0黑金风的高级商务、4.0闪电风的明艳活泼、5.0星球科技风的科幻探索,到6.0超级夜市风的市井烟火气、7.0游戏厅的互动狂欢,再到最新8.0超级马戏团的奇幻异想,每一次迭代都是对年轻审美偏好的精准呼应。
产品社交化:兼顾味觉与传播,打造分享素材
蛙来哒深谙Z世代的消费逻辑:菜品不仅要好吃,更要“好拍”“好分享”。
臭豆腐牛蛙锅、火焰爆辣蛙等创意组合,凭借猎奇属性成为朋友圈的“流量密码”;紫苏牛蛙等经典口味则用稳定复购率沉淀口碑。
更精妙的是产品设计的社交基因。蛙锅上桌时的沸腾状态、夜市小吃的烟火气,甚至游戏厅店里的DIY冰粉台——都天然适配“手机先吃”的传播需求。
“自己动手舀一勺豆花或者冰粉,淋上红糖浆,再堆满山楂碎、葡萄干……最后捧着满满一碗专属甜品,连等待主菜的期待感都变得更具体了。”探店达人的描述揭示了产品设计的情绪价值。
蛙来哒构建的“上瘾性口味”矩阵同样暗合社交传播规律。招牌紫苏牛蛙年销量突破千万锅,成为进店必点的“心头好”;而芝士番茄、臭豆腐等新奇味型持续制造新鲜感,让消费者“常吃常新”。每一次味觉惊喜,都成为社交媒体上的分享素材。
营销共鸣:从流量收割到情感共建
超级游戏厅店开业期间,高颜值网红化身店内NPC,与食客热情互动;每天两场的“青海摇+APT”舞蹈表演,将用餐场景秒变活力舞台。这些直击年轻人喜好的活动,让门店迅速成为社交平台热门打卡地。
更深层的策略在于,蛙来哒将自身打造成“社交孵化器”。无论是夜市风门店的烟火气标语,还是游戏厅的互动区域,抑或是马戏团的奇幻色彩,都在强化“与同龄人共处”的情绪价值。此外,品牌发起的“哒哒”形象共创计划,更让消费者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文化共创者。
连续六年举办的“吃蛙节”通过限时折扣、储值抽奖等活动,将促销升级为品牌专属节日庆典。这些设计让“吃蛙”从单纯的饮食行为,变成朋友圈里值得炫耀的社交仪式。
情绪价值的商业转化与行业启示
当餐饮消费被重新定义为社交货币,商业回报随之而来。核心客群稳定在18-28岁,复购率居高不下;门店场景的持续迭代驱动消费者从单次尝鲜转化为持续复购。
蛙来哒全国门店数已超500家,遍布100多个城市。其成功揭示新消费时代的底层逻辑:当餐厅跳出“吃饭场所”的传统定义,化身为年轻人社交生活的“第三空间”,用餐体验转化为朋友圈里的社交货币,自然能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如今,蛙来哒的全国版图已突破500家门店,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开创的商业模式——用场景设计制造快乐,用产品创新激发分享,用情感共鸣建立忠诚。
当餐饮业陷入同质化竞争,蛙来哒证明,真正让年轻人甘心排队的,不是一顿饭的卡路里,而是一次值得分享的生活体验。这或许正是所有消费品牌面对Z世代时,最应握紧的那张王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