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餐饮业的激烈竞争中,一道菜能连续热销已是难得,而蛙来哒的紫苏牛蛙却创下了年销1000万锅的惊人成绩,且连续15年稳居门店销量榜首。
这一数字背后,隐藏着怎样的“鲜香密码”?今天,让我们通过一组关键数字,解码这道国民爆款的底层逻辑。
1次破局与10年坚守
时间回溯到2010年,在长沙解放西路的繁华街角,蛙来哒以一家传统湘菜馆的身份悄然入局餐饮市场。彼时,湘菜领域竞争激烈,蛙来哒和众多同行一样,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店内菜品繁多,却难以在众多湘菜馆中崭露头角,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困境,在红海中艰难求生。
直到2015年,蛙来哒迎来了关键的转折点。品牌创始人敏锐地察觉到市场的潜在机遇,牛蛙作为一种高蛋白、低脂肪的优质食材,深受消费者喜爱,但市场上却缺乏专业的牛蛙连锁品牌。经过深思熟虑,蛙来哒毅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——砍掉店内70%的菜品,将所有的精力和资源都聚焦到牛蛙单品上,并首创紫苏牛蛙锅。这一创新组合不仅赋予了牛蛙全新的风味维度,也成为了品牌最具辨识度的味觉符号。
从长沙的一家街边小店,到如今遍布全国100多个城市、拥有500+门店的知名餐饮品牌,这道紫苏牛蛙见证了蛙来哒十五年的发展历程。在餐饮潮流瞬息万变的十五年里,无数爆款菜品来了又走,而紫苏牛蛙却始终稳坐销量榜首,这背后是品牌对牛蛙品类的深刻理解和持续深耕。
235次研发试验,味觉平衡的艺术
当紫苏牛蛙凭借独特风味引爆市场、成为食客追捧的爆款后,蛙来哒并未沉溺于现有成功,而是以更高标准开启了风味优化之路。今年3月,这款经典菜品迎来全面升级,此次升级绝非简单的配方微调,而是研发团队历经235次反复试验的成果。
这235次试验,不仅是数量的积累,更是对味觉平衡艺术的极致追求。研发团队测试了全国各地不同品种的紫苏,最终选定了香气浓郁、独特的红紫苏。同时,他们还精准测定了紫苏与牛蛙的最佳配比,确保每一锅牛蛙上桌时,紫苏的芳香既能充分释放,又不会喧宾夺主,而是与蛙肉的鲜美相得益彰。
这种对味觉平衡的极致把控,让蛙来哒的紫苏牛蛙形成了层次分明而又和谐统一的风味特征,入口首先是紫苏特有的清香,紧接着是蛙肉的鲜美,最后是酱料的浓郁回味,三种味道依次展开,完美融合。
72小时慢火细熬+延长30%烹饪时长,蛙来哒的匠心,藏在每一分钟的等待里
若说精妙的食材搭配是一道美食的“骨架”,那极致的烹饪工艺,便是赋予其生命力的“灵魂”。在紫苏牛蛙这道招牌美味的打造上,蛙来哒对工艺的苛求,从每一份秘制酱料、每一块蛙肉的处理中,都能寻得答案。
作为紫苏牛蛙的味觉基石,秘制酱料的诞生从不是一蹴而就。蛙来哒坚持以72小时慢火细熬的耐心,与时间做一场“味觉博弈”。温和的火候让各种香料的精华充分释放并交融,形成层次丰富、回味悠长的复合香气。
而在烹饪环节,蛙来哒特意将时长延长了30%。这额外的30%,不是为了拖延时间,而是为了确保紫苏的香气能够与蛙肉深度渗透、融合。配合高温快炸锁住汁水,再以文火慢炖使味道深入肌理,最终达到“外微酥内嫩滑”的绝妙口感。
这些看似“低效”的工艺选择,恰恰是蛙来哒对美味的执着体现。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,愿意为完美口感付出时间成本,本身就是一种匠心的彰显。
3重守护,从田间到餐桌的品质承诺
美味的基础是优质的食材。蛙来哒对食材的把控,延伸到了供应链的最前端。对于核心食材红紫苏,蛙来哒制定了严苛的标准:必须晴天采收、叶片完整,确保紫苏处于最佳状态;采收后要经过三次清洗、两次沥干,最大限度保留风味的同时去除杂质。
而对牛蛙这一主食材,蛙来哒更是建立了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品控体系。通过“稻蛙共生”的生态养殖模式,既保证了牛蛙的品质,又实现了生态循环。同时,建立三级检测体系,从塘头捕捞、仓库存储和门店配送进行全程把控,确保每只到达消费者餐桌的牛蛙都安全、鲜美。
一年1000万锅的销量背后,是十五年的坚守、235次的测试、72小时的耐心和全程3重的品质守护。这些数字,共同构成了蛙来哒紫苏牛蛙的“鲜香密码”。
在餐饮业快速迭代的今天,蛙来哒用十五年时间专注做好一道菜,以极致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细节,这正是紫苏牛蛙能够穿越周期、持续畅销的底层逻辑。也许,下一个十五年,蛙来哒会继续用数字讲述更多关于美味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