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路边摊、大排档中的一道地方菜品,到如今购物中心餐饮的流行品类,牛蛙品类的走红,与一个品牌的成长密不可分——蛙来哒。
自2010年创立品牌,到2015年聚焦牛蛙品类、开启品牌化探索,再到如今成为牛蛙品类的代名词,蛙来哒不仅亲身演绎了“一道菜带火一个品类”的餐饮传奇,更以其持续的品牌进化,为餐饮行业的单品战略带来诸多启示。
从街边湘菜餐厅,到聚焦牛蛙单品
提及蛙来哒的诞生与崛起故事,始终绕不开创始人罗浩与罗清这对兄妹的创业征程。
时间回溯至2010年,彼时的罗浩与罗清还是不折不扣的“餐饮小白”,既无成熟的行业经验,也无明确的品类方向。怀揣着对餐饮的热爱,兄妹俩在湖南长沙开出了第一家“蛙来哒”门店。与当时市面上多数湘菜馆一样,初代蛙来哒的菜单堪称“大而全”。除了主打之一的牛蛙,烤鱼、腊味、小炒等各类湘菜应有尽有,SKU数量一度超过200个,试图通过丰富的品类满足不同食客的需求,却也埋下了“没有记忆点”“精力分散”的隐患。
真正改变蛙来哒命运的,是2014年那场堪称“断臂求生”的关键转型。彼时,“品类”的概念在行业内尚未普及,绝大多数餐厅仍执着于“大而全”的经营模式,认为菜品越多越能留住顾客。
但罗清却通过对全球餐饮市场的深入考察,看到了不一样的可能性。在日本,她看到吉野家等品牌,仅凭一道牛肉盖饭便能在全球范围内开设成百上千家连锁店,且历久弥新。这一现象让她彻底理清了思路:与其在庞大的SKU中分散精力、挣扎求生,不如聚焦单一单品,通过标准化生产实现品质稳定,再借此打开扩张之路。
看到方向后,罗清立刻将想法落地,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大量不必要的菜品,仅保留了以牛蛙为主打的几款核心产品,这一举措不仅面临着行业惯性的压力,连最亲近的合作伙伴,哥哥罗浩也曾犹豫。毕竟当时门店里的鱼类菜品销量不俗,贸然砍掉意味着要放弃一部分既有的客源和收益。
但罗清的态度异常坚定:“既已决定聚焦,就必须砍掉所有非主打菜品。”这份不留退路的果敢,最终打消了罗浩的顾虑。兄妹俩达成共识后全力推进,硬是将原本200多个的SKU压缩到四五十个,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集中到牛蛙菜品的研发与打磨上,最终一举推出12种特色蛙锅,并首创紫苏牛蛙,让蛙来哒在同质化严重的湘菜赛道中成功突围,迅速火爆出圈。
从区域火爆,到走向全国
聚焦牛蛙单品后首店的成功,让兄妹俩看到了牛蛙单品的潜力,也坚定了他们聚焦牛蛙、做强品牌的决心。但他们深知,若想突破地域限制、从湖南走向全国,必须先攻克连锁品牌扩张的核心难题——标准化。
事实上,蛙来哒对标准化的布局,早在品牌创立之初便已启动。罗清借鉴麦当劳成熟的工作站管理模式,将门店的前厅服务与后厨操作拆解为多个精细化工作站,每个环节都配套制定了明确的标准作业程序(SOP)。随着品牌发展,这套执行流程不断迭代优化,如今的蛙来哒,已形成覆盖全运营链路的多套完整手册,大到门店整体管理制度、前厅后厨岗位详细分工、核心产品标准化制作流程、门店CIS整体形象管理,小到店长日常工作清单、突发危机事项处理预案,每一个细节都有标准可依,为品牌规模化扩张筑牢了基础。
除了运营端的标准化,供应链的稳定与新鲜,更是牛蛙品类的核心竞争力。为此,蛙来哒早早启动供应链布局,一方面与上游优质牛蛙养殖基地达成深度战略合作,确保食材供应的稳定性;另一方面自建养殖基地,从源头把控牛蛙品质。2022年,品牌更创新推行“稻蛙共生”的绿色养殖模式,在提升牛蛙肉质鲜嫩度的同时,实现生态养殖与品质保障的双重突破,为全国门店的原料供应提供了坚实后盾。
正是凭借标准化运营与全链路供应链的双重支撑,蛙来哒的扩张之路稳步推进。截至目前,品牌已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开设超500家门店,其中加盟门店占比超90%,成为牛蛙品类连锁品牌的标杆。
从产品创新,到品牌升级
蛙来哒之所以能持续引领牛蛙品类的发展,除了供应链和标准化方面的先发优势,还得益于其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品牌升级。
在产品层面,蛙来哒始终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,不断拓宽牛蛙产品的口味边界与消费场景。最初,品牌凭借十二种经典牛蛙口味打开市场,奠定品类认知;随后并未止步于此,而是持续深耕口味创新与迭代,推出多款极具记忆点的特色牛蛙产品,从满足嗜辣人群味蕾的火焰爆辣蛙,到融合地方风味、自带话题性的臭豆腐牛蛙,每一款新品都精准击中消费者对“新鲜感”的追求,有效覆盖了多样化的口味偏好。与此同时,为打破单一牛蛙产品的消费局限,蛙来哒进一步围绕“牛蛙+”战略进行场景拓展,精心研发并推出小吃、烧烤、甜品、饮品及特色菜等丰富品类,不仅让消费者在吃蛙时能搭配更多选择,更将“吃蛙”从单一餐食需求,延伸到朋友小聚、休闲解馋等多元消费场景,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消费受众与市场份额。
在品牌层面,蛙来哒则紧跟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与需求变化,通过门店形象迭代与多元化营销,持续强化“时尚、潮酷”的品牌标签。从早期的街边店风格,到聚焦牛蛙单品后打造的1.0工业风,再到奇幻异想的超级马戏团门店形象品牌已完成8次门店迭代升级。每一次升级都精准契合当下年轻人对消费环境的审美期待,让“去蛙来哒吃蛙”不仅是味觉体验,更成为一种兼具社交属性的潮流打卡行为。此外,在品牌营销上,蛙来哒也不断创新玩法,例如通过与热门IP联名,借助IP流量吸引年轻消费者关注;打造“88超级品牌日”“吃蛙节”等专属节日IP,形成独特的品牌记忆点,激发消费者的参与热情与消费意愿;推出周边产品,进一步延伸品牌价值,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与黏性。
从开创品类,到引领行业
作为牛蛙品类的开创者与引领者,蛙来哒不仅以创新推动品类发展,更以行业责任牵头制定标准,为牛蛙产业的规范化、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。
比如在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、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共同推动下,由蛙来哒主导起草的《连锁湘菜紫苏平锅牛蛙》团体标准顺利通过。这是整个餐饮行业围绕牛蛙单品类所制定的第一份标准,自此蛙来哒在牛蛙赛道的发展终于有了可遵循的标准。
不止于餐饮端的产品标准,蛙来哒更将规范化延伸至产业链上游。2023年,蛙来哒深度参与并推进《牛蛙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》标准的制定,国内第一个国家级牛蛙生产养殖标准由此诞生;2024年,蛙来哒还积极联手海底捞等头部餐饮品牌共同推动《牛蛙养殖及加工技术规范》团体标准的制定,不断完善牛蛙养殖过程标准的空白板块。
2025年,蛙来哒联合深圳市烹饪协会、美团等单位共同起草的《无堂食外卖食品安全规范》团体标准,于9月8日正式实施,填补深圳无堂食外卖业态专项标准空白。
从一个小众单品,到一个流行品类,牛蛙的走红,离不开蛙来哒等品牌的推动。而蛙来哒的品牌进化历程,也为餐饮行业的单品战略提供了不少启示,聚焦单品,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,而是要围绕单品进行持续的产品创新和品牌升级,同时还要夯实供应链和标准化体系,才能持续引领品类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