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 页  >  新闻资讯

蛙来哒的“蛙”式品牌哲学,单品聚焦如何撬动近千亿餐饮市场?

 来源:蛙来哒
 更新时间:2025-09-19

在中国餐饮市场的激烈红海竞争中,多数品牌选择通过扩充品类来扩大消费群体覆盖,而蛙来哒却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成功路径。它以牛蛙为核心,深耕这一细分品类,最终突破市场重围,成为该赛道无可争议的领头羊。

 

十五年间,这个专注牛蛙单品的餐饮品牌稳步扩张,如今已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布局500余家门店,用亮眼的成绩印证了“单品聚焦”战略的可行性。而支撑其持续增长的,正是一套围绕“蛙”构建的、完整且独特的品牌哲学。

 

“深挖一口井”的产品哲学

 

2010年诞生的蛙来哒,最初和多数湘菜餐厅一样走着“大而全”的路线,菜单上不仅有牛蛙,还挤着鱼类、腊味等多个品类。但经过四年多的市场摸索,其创始人逐渐认清一个关键事实: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赛道里,“什么都做”往往意味着“什么都不精”,与其泛泛地分散精力,不如聚焦一个品类做到极致。

 

基于这个判断,蛙来哒在2015年做出了一次战略调整,果断砍掉大量不必要的产品包括几款畅销鱼类,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集中到牛蛙这一单品上。

 

蛙来哒 

 

这种“单点突破”的专注,很快转化成了产品研发的深度创新。为了打破牛蛙口味单一的局限,蛙来哒团队深耕消费者需求,最终研发出紫苏味、香辣味、番茄味、鸡汁菌菇味等十二种差异化口味,既能满足南方食客对鲜辣的偏爱,也能适配北方市场的温和口感,解决了单品类餐饮“众口难调”的核心痛点

 

在口味创新之外,蛙来哒还持续挖掘牛蛙食材的可能性,不断推出火焰爆辣蛙、臭豆腐牛蛙等创意菜品。这些新奇产品既满足了消费者对“尝鲜”的需求,也让牛蛙这一单品保持新鲜感,有效提升了用户复购意愿,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牛蛙赛道的领先地位。

 

“与年轻人共舞”的营销哲学

 

蛙来哒的品牌年轻化并非偶然,而是建立在精准用户洞察上的主动战略。通过深度市场调研与消费数据复盘,他们发现牛蛙消费群体中18-30岁的年轻人占比超大半,于是品牌全面向年轻消费群体靠拢。

 

在门店体验上,蛙来哒彻底打破传统餐饮的设计思维,用“场景化”打造年轻人的社交打卡地。聚焦牛蛙单品的首店,就创新性地采用“爵士酒吧式”用餐环境,通过个性、潮流的氛围营造,让餐厅不再只是吃饭的地方,更成为年轻人愿意拍照分享的社交空间。此后,品牌保持高频迭代节奏,每1-2年推出全新店型,如今已升级至8.0超级马戏团主题店,持续用新鲜的场景体验吸引年轻消费者,自然而然形成“到店打卡—社交分享”的闭环,实现品牌的自我传播。

 

蛙来哒 

 

在营销沟通上,蛙来哒则精准切入年轻人的聚集地,用多元化玩法拉近与用户的距离。一方面,品牌积极拥抱抖音、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,不仅邀请美食KOL到店体验,还鼓励普通用户分享真实用餐感受,通过“专业引导+用户自发”的模式,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循环;另一方面,品牌持续制造话题性营销事件,比如通过造节营销强化用户记忆、联合热门IP提升品牌潮流感、打造专属周边增强用户粘性,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持续刷存在感,进一步巩固“年轻、潮流”的品牌形象。

 

“深耕供应链”的产业哲学

 

单品聚焦战略的成功,离不开稳定的供应链保障。牛蛙养殖曾经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,为打破这一困境,蛙来哒采用“公司+基地”订单农业模式,与养殖基地签订长期订单,形成紧密合作的利益共同体。并且公司提供统一的采购管理,门店操作流程和供应商检测标准,确保牛蛙的健康安全。同时,通过规模化采购,既保证了原材料的稳定供应,也有效控制了成本。

 

随着需求提升,2018年蛙来哒开始自建牛蛙生态养殖基地,进一步确保牛蛙食材的品质。到了2022年,品牌开始全力推行“稻蛙共生”的绿色养殖模式,这一创新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牛蛙养殖的环保难题,更以生态养殖为核心带动了整个牛蛙产业链的升级,在商业价值之外创造了更大的社会价值。

 

蛙来哒 

 

为确保每一只牛蛙都能安全端上消费者餐桌,蛙来哒还建立了一套严苛的“牛蛙三级检测体系”。从养殖基地捕捞时的首次抽检,到食材入库时的二次复核,再到门店的巡回抽检,每一个环节都层层把关。更关键的是,在检测环节中,品牌主动引入中检联、计量院等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,真正做到让消费者吃得放心,守护好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

 

蛙来哒的“蛙”式哲学,本质上是一种做减法的智慧,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,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,集中全部资源将其做到极致。这种战略不仅为餐饮行业提供了新思路,也为其他行业的品牌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。

 

未来,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细分和专业化,相信会有更多像蛙来哒这样的品牌,通过聚焦战略在各自领域开辟出新天地。

 

+
加盟咨询
JOIN CONSULTATION
联系人
联系方式
加盟区域
其他说明

市场有风险,加盟需谨慎